從小教孩子看透霸凌

不少家長曾向我提問:「如何為孩子建立健康的對抗霸凌概念呢?」、「這概念是否越小建立越好呢?」。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的重要性,恐怕不只是家長擔心孩子被無端欺負這麼簡單而已,而是一個孩子怎麼拒絕無理的要求及捍衛自己權利的存在哲學。

不少人有這樣的經驗,小時和兄弟姊妹一起長大,大哥和大姊會欺負小弟或小妹,可能的原因像:無聊、獨佔玩具、心情不開心或引起大人注意等。當時大人介入處理的方法,可能有以下幾種: (1)哥哥姊姊要讓弟弟妹妹,這是理所當然的。(2)為了公平起見,吵架的相干人皆一起受罰。(3)無法約束,只好讓小孩打得你死我活,孩子自然就會停止吵鬧了。(4)父母聽其中一方解釋吵架理由,誰有理就誰贏,辯輸的一方自然成為吵架的「加害者」。然而,上述父母的解決策略降低手足衝突的情境,但實際上並未給予孩子真正解決衝突的本領。

當孩子逐漸長大之後,自幼稚園開始,到升上國中和高中,已經習慣這種強欺弱或大欺小的「權力鬥爭」環境,於是校園中充斥著小霸王、大姐頭或老大的人物,賦予這些人物憑藉著個人的強大去控制不聽話的弱者。甚至另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「另類霸凌」為資優生不將功課差的同學放在眼裡,或者家境好的學生瞧不起弱勢家庭。很多家長此時會慢慢地驚訝,原來霸凌經驗在孩子的成長世界中是會不斷被複製,以及不斷地惡性循環。

基於此,家長可以參考下述方式,幫助孩子建立對抗霸凌的概念:

一、 把握每次手足競爭的機會,輸贏非重點,表達自我才是王道。

家長必須花時間好好處理手足競爭議題,孩子在爭吵過程中,往往受到負向情緒影響,較不知怎麼表達自己,因此扮演孩子的傳聲筒是家長當下最重要的角色。家長首先可以讓孩子自己表達引發衝突的事件,了解目前兩人處理的程度到什麼程度,以及雙方對該衝突解決答案可否接受。如果接受了,家長可以好好的口頭稱讚一番,孩子們原來有處理衝突的本事。如果有一方不能接受,家長可從中了解可能原因,並傾聽雙方如何達成協議才能滿足雙方需求,切記避免直接提供建議,因為這將會減少孩子學習解決衝突的機會。

二、 透過繪本故事幫助孩子瞭解霸凌的情況。

面對霸凌事件,不論孩子是以旁觀者或受害者的身分,通常不知道該如何談論這些事情,一部份原因擔心讓霸凌事件重演,另一部份是口語表達有限。因此,家長可透過繪本故事,藉由以兒童思維撰寫的文字脈絡和圖畫的呈現,讓孩子有被同理的感覺,不會將霸凌視為說不出來的秘密。本文推薦其中一本拒絕霸凌的繪本故事”我不喜歡你這樣對我!”,如附圖所見,坊間也有許多不同的故事繪本可參考。

三、 學習尋找解救危機的資源,避免孤軍奮戰

協助孩子思考面臨霸凌,其周圍環境中誰可以第一時間伸出有利的援手,通常師長與家長是最佳人選,因此身為長輩的我們不可漠視其危險性,只當作是小孩間的打打鬧鬧而已。其次,第二人選可為同班同學、好朋友或親人,孩子可嘗試將自己的困境告訴他們,試著一起找出解套方法。

不論是被霸凌者或霸凌者,除了有權力競爭議題之外,也有著對自己可使用的合理權力界限不明的情況,因此藉由霸凌世界教導孩子認識與尊重彼此的人際界限,將是解決霸凌最高境界。
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